開欄語
  生活美、生產美、環境美、人文美……幸福美麗新村建設,既不是拆掉青磚老院子,蓋起水泥新房子,也不是掀翻石板路,修築水泥路,而是因地制宜保護農村生態環境,展現其特色和魅力,切實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,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,最終實現產村相融,讓村民看得見山水,留得住鄉愁。
  深入貫徹省市相關部署,我市各區(市)縣、鄉鎮、村社,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、基層公共服務、院落管理和環境治理等方面做了眾多探索。從今日起,本報推出“整治農村環境 建設美麗新村”欄目,派出多路記者走訪基層一線,挖掘這些地方的實踐故事和成敗經驗教訓,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。
  新村行動
  如果沒有江安河兩岸生態環境的治理,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宋家灣村民可能不會意識到,和美麗的江安河兩岸相比,堆滿枯枝敗葉的房前屋後、雜草叢生的小徑、傾倒著生活垃圾的樹林……村民們每天生活其中的環境就像個“醜小鴨”。如何改變積習,引導村民改變過去的生活習慣,共同建設美麗新家園?這不僅僅是宋家灣的問題,也是不少農村社區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難題,宋家灣社區充分發動群眾,有針對性的、具體的措施和經驗值得借鑒。
  “什麼時候才能讓灣里的環境像江安河兩岸一樣漂亮?”
  美景改變眼界
  落差激起波瀾
  4月13日,周日,像每個假日一樣,宋昭福家門前的綠道上早早就有了人氣,走路的,騎車的,人來人往就沒斷過。
  宋昭福居住的宋家灣,因宋氏家族在此聚居而得名,位於溫江區萬春鎮先鋒村十三組,緊鄰江安河畔。過去,宋家灣遠離主幹道,儼然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落。隨著江安河兩岸生態環境的治理,使綠道穿境而過的宋家灣一下子進入了外來游客的視線。
  綠道平整乾凈,兩邊栽著各種花草,跟以前偏僻的河邊小路簡直兩樣。而自家院落跟綠道的落差,宋家灣的村民看在眼裡,心裡泛起了不小的波瀾。尤其讓村民們鬱悶的是,來綠道的游客很少往村裡走,即便一些游客因為好奇想進村看看,但窄小的道路、齊膝的雜草也讓游客很快知難而退。
  “什麼時候才能讓灣里的環境像江安河兩岸一樣漂亮?”從那時起,這個念頭在不少村民心中萌生出來。
  “大伙陸續開始行動,一場宋家灣幾十年都沒有過的大掃除轟轟烈烈地進行起來……
  村民來當值日生
  村裡衛生都來做
  像江安河兩岸一樣漂亮,這個念頭變為現實,最終還是靠宋家灣村民自己動手。
  為提升社區管理水平,經村委會多次開會研究和多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,一方面成立宋家灣自治管理小組,公開選舉產生了自治管理小組成員。另一方面,全灣村民通過“一事一議”籌資籌勞的方式,將灣內原來的小道全部改建為入戶水泥道路,把小溝渠用鵝卵石改造成生態溝渠,原來的小泥路、小土溝頓時變得“高大上”起來。
  硬件上去了,村裡又開始用各種活動引領居民養成新的生活習慣。
  去年9月,先鋒村村兩委在宋家灣召開了動員大會,村兩委號召大家,現在路也修好了,溝也修漂亮了,希望村民能夠自己行動起來,把房前屋後的環境整治好。
  可動員會開過了四五天,大家卻一點動靜都沒有。“村民的意識一開始很難改過來,因為平時做衛生都是打掃自己家裡,對於院子外的區域,一般很少觸及。”村主任林志誠告訴記者。
  自治管理小組組長宋仕昌每天帶著兩名村民“值日”——對公共區域進行打掃。
  議事會主任宋春香將自家的小樹林貢獻出來,改造成一個小廣場,安上了體育鍛煉器材。村民宋昭福把自己家多餘的房屋拿出來作為村民活動空間、讀書室。村裡還修建了垃圾分類房,安上了分類垃圾桶,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和分類。
  通過言傳身教、潛移默化,大伙陸續開始行動,一場宋家灣幾十年都沒有過的大掃除轟轟烈烈地進行起來:把散落一地的枯樹枝收集起來,整齊地堆放在自家院子角落;院外的雞籠、牲畜的糞便都進行了清理;路邊的生活垃圾被送進垃圾房;多年未掃、厚達10多釐米的落葉層也被打掃乾凈。
  “我們不僅要讓游客從這裡過,還要讓他們願意留下來。”
  依托美麗形象
  發展旅游經濟
  走進現在的宋家灣,花木蔥蘢、竹林幽徑、溪水潺潺,到處乾凈整齊,令人賞心悅目。環境的改變首先讓宋家灣的村民嘗到甜頭,“現在隨便走在哪條路上,心情都是舒暢的。”
  每天清晨,宋仕昌都會叫上兩名“值日”的村民,對公共區域進行打掃。與此同時各家各戶都開始灑掃庭院。按照宋家灣制定的衛生責任制,每家每戶劃定了責任範圍,各責任區每天一小掃,每周一大掃,真正做到衛生無死角。
  為了潤物無聲地影響村民,萬春鎮政府還出資出力,對宋家灣進行了文化包裝,在村民的圍牆上繪上了宣傳勤勞、善良等傳統美德的圖畫。在一些空地上安上了長椅,方便大家休息。
  記者在宋家灣看到,不少騎行綠道的游客拐進灣內,坐在路邊的長椅上歇腳。一位來自成都城區的游客對記者說,真想不到,這裡是“別有一番洞天”。
  村民的意識也在轉變,從過去的封閉變得開放。記者在村民宋昭福家裡採訪時,不時有游客進入宋昭福的院子里,或問路、或借廁所,宋昭福都耐心應對,態度和善。
  “游客的眼光讓村民養成良好習慣。”萬春鎮黨委副書記向巍對記者說,美麗村莊的長期保持,除了各種制度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外界激勵因素,那就是綠道游客的眼光——整治環境的目的是要發展旅游,讓大家都過上更好的生活。因此,要真正讓從各地來的游客都覺得我們環境好,才算是成功了。
  如今,宋家灣環境優美、管理規範、言行文明、家庭和睦、鄰裡團結,已成為了文明新農村的楷模。用村裡年輕人的話來說:“我們不僅要讓游客從這裡過,還要讓他們願意留下來。”向巍告訴記者,前段時間通過走基層搜集群眾意見,宋家灣不少村民表示出發展第三產業的意願。而綠道沿線,也確實需要一些餐飲、家庭旅店方面的配套。結合這雙方的考慮,萬春鎮會認真考慮並幫助村民謀劃,規範實施,使村民在原有的花木產業基礎上走向多元化經營,以得到新的收入。
  本報記者 李娟 李自強攝影 馬丁
  我看美麗新村建設]>>>
  新津縣興義鎮不二果園子社區支部書記陳吉高:創新形式 引導村民養成文明新風尚
  我們社區的176戶村民已經實現了集中居住。剛開始,雖然搬進了漂亮的小洋樓里,可亂丟垃圾的習慣就是改不掉。很多節儉的村民對廢物捨不得扔,就堆在門前的草坪或陽臺上。這樣,漂亮的景觀小區就變得和垃圾場一樣,又亂又臟。
  村民們有自己的老習慣和老經驗,對社區工作人員整改要求常常置之不理。為讓大家有一個好的環境,鎮里和社區都想了不少辦法,後來,我們在和城管局商量之後,決定社區建立農村垃圾分類試點,採用積分兌換食用鹽、肥皂等生活必需品的形式,引導村民把不需要的廢品送到“循環小站”。一段時間下來,也不用我們說,村民們自己就改掉了“存垃圾”的習慣,陽臺、草坪再也沒有垃圾了,整個小區環境清爽整潔。走進小區,人的心情都要好些。
  我們還請了垃圾分類的“專業導師團隊”,每天早晚入戶村民家中,進行垃圾分類指導。同時,每家每戶還發放3個小垃圾桶,顏色分別和社區的分類垃圾桶對應,方便分類和投放。通過長期引導,大部分村民都明白了垃圾分類的好處,連小區里的小孩都能準確地進行垃圾分類處理了。現在,我們村已經是遠近聞名的省級生態村,甚至成了新津的一個旅游景點,不少城裡人周末都會駕車來我們這裡摘葡萄,體驗田園牧歌式的新農村生活。本報記者 李娟 李自強
  我為新村出把力>>>
  都江堰永壽社區
  評選最美院落 對髒亂差零容忍
  記者昨日來到都江堰市幸福鎮永壽社區,各個林盤院落里、溝渠路邊,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:清運陳年垃圾山、打掃林盤、疏通溝渠、平整道路……大家都在暗中比哪個院子幹得快、幹得好。趙家院子70歲的楊宗興大爺告訴記者,院子整治完後,社區要評“最美院落”和“最差院落”。
  據介紹,此次永壽社區的散居院落整治,考慮到社區居民院子分散的實際,採取“化整為零,讓權於院落”的辦法,按70戶為單位成立院落整治小組,咋整治各院落自己決定。社區把整治的權力讓給各個院落後,各院落很快推選出了整治小組成員。在整治小組安排下,黨員幹部和議事會成員帶頭,其他老百姓“蜂擁而上”,院落間開始暗中較勁,比誰整治得又快又好。各個院落還成立了管理委員會,每3天入戶巡查一次。
  在朱家院子,居民任昌琴、馬智、周任蓉等都是院落整治的積極分子,他們每天都要看看院子里乾不乾凈,人人都是對髒亂差零容忍。不少居民天不亮就要起來乾,那些在城裡上班的,下午下班回來也要參與打掃。經過10多天的奮戰,各個院子的陳年垃圾山不見了,院子變得乾凈而清爽。
  幸福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整治結束後將由村民評選3個“最美院落”,社區採取“以獎代補”的形式,拿出村改資金對每個“最美院落”給予5萬元獎勵,用於改善院落基礎設施。本報記者 洪繼東  (原標題:輪流當盤值日生 都是環境大管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x69qxma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